图片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_真钱牛牛app|*官网游戏平台*

真钱牛牛app|*官网游戏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

来源::未知 | 作者:真钱牛牛app|*官网游戏平台* | 本文已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中,利用物理实验、生活事例、多媒体技术等创设中学物理情境,能更好地展现感性材料,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由于课堂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地学习。 
        实践证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用实验、生活实例及网络课程资源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比起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下面我就谈谈我的看法: 
        一、应用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起着积极作用,而物理实验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具体、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演示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成功地设计和演示实验,对于成功地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我在讲“大气压强”内容时,我通过演示覆杯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及瓶口吞鸡蛋实验,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特别是“瓶口吞鸡蛋实验”,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点燃一张纸放入广口瓶中,把一个剥了皮的鸡蛋放在瓶口,鸡蛋缓缓地被吞入瓶中。学生看了这个演示实验后觉得非常有趣,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就为学好“大气压强”的内容创设了一个佳境。 
        又如,我在讲“惯性”内容时,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首先将一杯水放在讲台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当用棒击打塑料片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好奇的目光集中在鸡蛋上。我举起木棒突然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了出去,鸡蛋却落入杯中,学生看完实验后都感到非常震惊,同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样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制造出紧张、惊险的气氛,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住,对观察的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从而激发学习动机,积极正确的展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文字、图表、录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它的直观性、交互性、智能型得到了充分体现。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更形象地听取与教学相关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及原理,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解“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这一节内容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听到水流声,能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电的情景,使没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学生也能认识水电站的运转过程。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而且还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可见,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声、光、电等多种信息,使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环境变得丰富而生动,将学生置于这样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提高;使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应用性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历史故事、新闻等事实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许多新的发现在历史上有着特定的地位,在科学发展中起过特定的作用,科学家为此曾付出大量的、艰辛的劳动。
        例如,大气压的存在,浮力、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等,这些事实与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可以使物理教学更具有趣味性。
        又如,在“阿基米德定律”展开之前,首先以史料设计教学情境,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重之间的特定联系,由此为阿基米德定律教学展开奠定了情境基础。
        再如,在讲解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两则新闻,作为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新民晚报报导)一铁路工人“中弹”昏倒:1990年6月10日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列车经过上海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翼车窗飞出一只馒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的上海铁路分局苏州工务段职工的鼻梁上,当场将其击昏。(扬子晚报)火车吻肥猪,吻死一大片:1990年10月6日南京郊区,一辆运载“生猪”的拖拉机,在横穿火车的轨道时,突然抛锚熄火,正好北边驶来一辆列车,火车司机发现情况后,紧急刹车,驶到拖拉机前面速度已经很慢。但还是撞向了拖拉机,拖拉机司机侥幸逃命,但生猪却被“吻死一大片”,拖拉机也被撞得支离破碎。学生看了这两则报导感到十分震惊,心中产生了很大疑问,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强烈的动机,迫切想知道原因,这时我再引入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速度和质量。前者的质量虽然小,但速度很大,所以动能很大;后者的速度虽然小,但质量很大,所以动能很大,所以才产生了这样大的威力。 
        四、运用问题、生活实例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当一个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制造矛盾,提出疑问,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浮力”内容教学,来自于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的思维障碍,学生常常误以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疑问是:①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这说明了什么?②用弹簧秤挂起铁块慢慢地浸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弹簧秤示数变化,待铁块全部浸入再置于不同深度,提问:观察到什么?③换用煤油或酒精重做上面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液体密度不同,弹簧秤示数有何不同?这些问题源于生活,但又往往被人们熟视无睹或与常规生活经验相桲,这就更使即将展开的教学笼罩上一层趣味的“灵光”。
        又如,在讲授“压强”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挑担子时喜欢用木棍还是扁担?喜欢坐板凳还是软沙发?学生都回答喜欢后者,我又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这样舒服)这样为什么会感觉舒服?接着我引导学生探究压强跟受力面积的关系,从而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正因为许多学生缺乏深入探究的心理需求,只满足于知道怎么做,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的认识深入下去。类似的问题还有做功改变内能、力的相互作用等。
        当然,物理情境的创设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过程也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和接受性出发,从教材实际内容出发,创设恰如其分的情境。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真钱牛牛app|*官网游戏平台*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