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_真钱牛牛app|*官网游戏平台*

真钱牛牛app|*官网游戏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来源::未知 | 作者:真钱牛牛app|*官网游戏平台* | 本文已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劳动力参与率这个衡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介绍和分析,阐述现今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的现状,并分析其现象背后的成因,同时提出适度降低劳动力参与率以缓解就业压力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劳动力参与率经济转型期 人口老龄化就业关联型社会福利政策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这些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均是正相关的关系。其中,在考察人力资源这个因素时,人们认为,在一定时期人口数量相对是固定的,认为经济增长的幅度和速度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质量。但实际上,在人口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参与经济活动的劳动力数量并不是固定的。劳动力参与率便是这样一个衡量指标。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状况。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各国的经验,劳动参与率反映了潜在劳动者个人对于工作收入与闲暇的选择偏好,它一方面受到个人保留工资、家庭收入规模,以及性别、年龄等个人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个人的劳动力供给选择,并最终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劳动参与率。
  
  一、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1、年龄、性别因素
  
  资料来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性别上看,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远低于男性,这一方面是由于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更多地承担了家庭中子女的抚育责任和更多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上劳动力雇佣方对女性劳动力的歧视普遍大于男性。随着六七十年代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许多适合由女性从事的职业逐步出现,才使得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偏低的局面有所改善。
  在劳动力参与率的性别差异中,两者之间相差的程度还呈现出随着年龄的不同而不同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往往有着不同的劳动偏好和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使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参与率各不相同。
  
  2、教育发展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使得知识和技能在企业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市场竞争的激励,企业对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要求的提升,使得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竞争的激烈使得更多的劳动者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这就推迟了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从而降低总体的劳动力参与率。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受教育者的比例有所升高,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增大,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3、收入增长因素
  收入因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劳动者单位就业收入的增加会加大闲暇的机会成本,从而诱使一些原来没有加入就业队伍的人开始选择工作,促使劳动参与率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收入水平不高的人来说,收入因素将会是决定增加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这种影响就是收入增长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另一方面,收入的增加又可能会使得一些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劳动者退出劳动力队伍,从而降低劳动参与率,体现出收入增长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收入的增加对个人劳动力参与抉择的影响是相反的,这两种效应对个人影响的强弱将最终影响个人参与劳动的决策,从而影响总体的劳动力参与率。
  
  4、产业结构因素
  在宏观经济中,产业结构也是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之一。由于第三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最大,因此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比例也决定了劳动力参与率的大小。在60-70年代西方各国的高速增长时期,各国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带动了这些发达国家总体劳动力参与率的上升。
  劳动力参与率这个衡量指标,体现出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反映出人们参与劳动的状况。它受到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因此折射出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可以说,劳动力参与率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指示器。偏高或偏低的劳动力参与率,都表明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相应的问题。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男性人口还是女性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均高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女性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水平不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甚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近些年来,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降低劳动力参与率,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劳动力参与率逐年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十年间,城市劳动参与率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然而,目前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不仅如此,由于教育机制的不合理,应试教育体制的实行使得许多劳动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劳动力素质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造成了失业率偏高与劳动力参与率偏高并存的局面,加重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形成了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二、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的成因
  
  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的现状,是由我国的工资和福利政策、教育和社会保障的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决定的。
  
  1、工资收入偏低,扩大了家庭对社会的劳动力输出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起飞和快速增长,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点较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资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就使得家庭中需要有更多的家庭成员参与社会劳动来维持家庭生计,从而扩大了家庭向社会的劳动力输出。
  
  2、投资市场不完善,劳动收入仍是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投资市场尚不成熟。中国股市弱有效性,使得居民在进行个人投资理财时仍然较为保守谨慎。在这样的投资环境和背景下,我国居民的收入仍然以工资为主,劳动收入仍然是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这就加大了人们对劳动市场的依赖性,提高了劳动力参与率。
  
  3、就业关联型社会福利政策增加劳动者就业意愿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就业、工资、福利三位一体的政策,劳动者只有就业,才能享受公费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措施。在农村,虽然实行大病医疗保险项目,但是农民自己分担的份额仍然较大,并且小额医疗费用无法报销。这种福利措施与就业状况相关联的制度,无疑加大了劳动者参加工作的意愿,促进了劳动参与率的提高。

4、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教育普及程度还较低
  我国虽然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仍然较低。在农村,失学问题更为严重,且女生的失学率高于男生。这就直接导致了劳动者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前的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现状,不仅如此,在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前,大多没有接受必要的职业培训,这就使得参与劳动的劳动者素质仍有待加强和提高。教育水平的落后,使得许多青少年提早进入劳动力市场。
  
  5、工资与工龄挂钩,劳动者提早进入劳动力市场
  目前我国在计算工资水平时,由于普遍与工龄挂钩,因而人们往往选择提早就业以增加工龄,提高个人工资水平。在这样的工资政策中,许多劳动者提早进入劳动力市场,增加了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加大了就业压力。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未成年人也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之中,使得就业情况更为严峻。虽然我国《劳动法》规定,任何用人单位不得使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但实际上,仍然有许多企业不顾规定擅自雇用未成年人。这不仅造成劳动力素质低下,而且侵占了成年人的就业岗位。
 6、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完善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逐渐显现,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部分老年人需要靠超龄参加劳动来维持生活。这就使得许多老人不得不走出家门,二次就业。退休人员的二次就业虽然可以为家庭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却挤占了成年人的就业岗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三、适度降低劳动力参与率的措施
  
  通过对我国劳动力参与率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各方面制度的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导致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仍然总体偏高。适度降低劳动力参与率,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对于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改善目前我国失业率高的现状,都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采取相应措施来适当降低劳动力参与率。
  
  1、完善投资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合法非劳动收入
  目前,我国投资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投资收入尚不能成为居民的主要收入。通过完善投资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治理投资市场的不规范行为,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的作用,从而增强居民对投资市场的信心,减少对劳动收入的依赖,降低劳动力的参与率。
  
  2、调整工资政策,工资与绩效、能力挂钩
  与工龄挂钩的工资政策使得劳动者往往提早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对工资政策实行调整,将劳动者薪酬与劳动者业绩、能力相挂钩,鼓励劳动者提高绩效,并自觉提高受教育水平,提高自身技能。这种与业绩、能力相挂钩的新的工资体制,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并且,对劳动者能力的肯定和鼓励也能延长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从而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缓解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普及程度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50%的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学,就直接进入了劳动力市场,长此以往,将积聚大量初中以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低素质劳动力,对我国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而劳动者素质偏低,劳动者素质不能达到岗位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一方面,一部分对劳动者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的劳动力供给过剩,而另一方面,一些岗位却空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通过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普及程度,改善农村青少年失学的状况,并且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总体素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迟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据测算,如果延长教育年限,使劳动者的就业年龄由16周岁推迟到18周岁。今后几年我国每年就可以少安排上百万新增劳动力就业。不仅如此,这同时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使他们做出更为理性的劳动力参与决策,通过劳动者自身进行理性选择来调节劳动力市场的盈缺情况。
  
  4、完善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就业年龄实行限制
  青少年提早进入劳动力市场或是退休人员的二次就业都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参与者人数较多,加大就业压力。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年龄为16~60岁。如果我们延迟青少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同时提早老年人的退休年龄,那么就能大大降低劳动力参与率。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就业年龄实行严格的控制,并通过相关配套措施保证法律的严格执行,严格控制劳动力的就业年龄,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适龄就业人群的合法利益就能有力保障。
  
  5、调整完善福利政策,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福利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减弱福利制度与就业状况的关联性,从而使得福利政策对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吸引力减小。同时,由于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是退休人员再次走出家门,二次就业的原因之一。因此,完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使得退休人员“老有所养”,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一环。
  
  结语
  
  尽管随着这几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力参与率有所下降,但总体劳动力参与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教育制度,福利制度等不完善造成的。同时,劳动者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劳动者素质偏低,也造成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均偏高的局面。
  所以,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地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适度降低劳动力的参与率,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当然,在降低劳动力参与率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因素,通过统筹安排,总体规划,一方面改进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和社区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向有再就业困难的群体提供就业扶助,增强劳动者的就业信心,建立起劳动力市场健康稳定的新秩序。


真钱牛牛app|*官网游戏平台*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劳动力参与率这个衡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介绍和分析,阐述现今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的现...